寄丁安仁聚乡

张古山前溪水横,几回吟眺上孤城。
愿君为政如溪水,纵有风波不改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丁安仁聚乡》是明代诗人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代著名学者及文学家。他以科举考试状元身份进入翰林院,后迁任左春坊赞善。作为方志学者,他在嘉靖《海丰县志》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罗洪先与张古山前的诗人张济时同乡,并且是挚友。两人共同编纂了嘉靖《海丰县志》,对地方史志研究作出了贡献。
  1. 诗歌原文
    张古山前溪水横,几回吟眺上孤城。愿君为政如溪水,纵有风波不改清。

  2. 诗歌解读

  • 意象描绘:诗中的“张古山前溪水横”通过自然景观来比喻政治环境的稳定和清明。张古山作为地理标志,在诗中暗示了一种坚定和宁静的氛围。
  • 政治寓意:“几回吟眺上孤城”展现了诗人对于政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孤城的形象可能隐喻着孤立无援的政治环境或者领导者需要面对的挑战。
  • 道德期望:“愿君为政如溪水,纵有风波不改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官员清廉、坚韧不拔的期望。溪水的比喻意味着即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也能保持清澈和公正。
  1. 文化背景和影响
  •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繁荣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文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罗洪先的创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思想,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 艺术价值:《寄丁安仁聚乡》作为罗洪先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就在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同时借助自然景观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后世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赏,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激励了无数文人士大夫追求政治清明和个人品德高尚的境界。
  1. 综合评价
  • 文学地位:《寄丁安仁聚乡》作为明代诗歌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政治寓意上。
  • 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它传达了一种理想的治理理念——即官员应当像自然界一样清澈、坚韧,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改其本质。这种思想对于指导后世的政治和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寄丁安仁聚乡》不仅是罗洪先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和哲学思想的宝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文人的艺术才华,还可以从中汲取关于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