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草深松坐息机,碧山丹壑暮忘归。
十年襟袂三秋隔,千里音书一雁稀。
迟景况逢葭菼满,幽期更与菊花违。
澄江淡月怀人处,不为清霜自湿衣。
龙窟道中怀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窟道中怀友》是明代文学家罗洪先的作品。《龙窟道中怀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在这首诗中,“细草深松坐息机”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坐在茂密的草丛和松林之中,感受着自然的宁静。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静谧和平和。“碧山丹壑暮忘归”描绘了诗人面对壮丽的山川,黄昏时分忘记了返回,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中还通过对比“十年襟袂三秋隔”与“千里音书一雁稀”,深刻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十年的时间似乎已经让彼此的关系变得疏远,而即使相隔千里,消息却难以送达。这种强烈的对比,加深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望。
诗的最后一句:“迟景况逢葭菼满,幽期更与菊花违”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的时节(可能是秋天),由于不能与朋友相聚,只能以观赏葭荻和菊花来寄托哀愁。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常有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罗洪先的《龙窟道中怀友》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远的情感内涵,展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也是对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