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庐陵翁明府入觐

玉帛会明堂,丹青入大常。
重经门下省,应识殿中香。
制锦怜奇彩,垂裳多宠光。
凤池行视草,螺渚有甘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庐陵翁明府入觐》一诗,是明代罗洪先所作,体现了他对友人入京入觐的深厚情感。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背景
  1. 基本信息:《赠庐陵翁明府入觐》出自明代罗洪先之手。罗洪先是江西吉水人,字达夫,号念庵,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地理制图学家。他在明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中状元,并被授予翰林院的修撰职位。
  2. 学术贡献:除了诗歌创作,罗洪先在地理学领域也有显著的贡献。他是当时著名的方志学者,曾参与编纂《海丰县志序》,并且致力于地理学的研究与地图的编绘工作,提出了新的地图符号图例,创立了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广舆图》。
  • 诗歌原文及解析
  1. 诗句原文:玉帛会明堂,丹青入大常。重经门下省,应识殿中香。制锦怜奇彩,垂裳多宠光。凤池行视草,螺渚有甘棠。「桂太傅挽章 圣主敷殊共,明公际宠灵。沧溟开日月,紫极静风霆。美植出连茹,劳歌尽采苓。可怜康济策,寂寞𮤲幽扃。」
  2. 诗意解析:《赠庐陵翁明府入觐》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庐陵翁入朝的场景和他即将面对的重要任务。首两句通过“玉帛会明堂,丹青入大常”展现了庐陵翁即将踏入重要场合的情形,第三句“重经门下省”,表明他即将进入朝廷的门下省,这是官员处理政务的关键之地。第四句则点明了庐陵翁即将见到皇上的情景,表达了对他即将面临的重大使命的期待。后几句进一步描绘了庐陵翁的形象和其即将承担的责任,如“制锦怜奇彩”形容他的服饰华贵,“垂裳多宠光”暗示他受到恩宠,而“凤池行视草”可能指的是他在重要的职位上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罗洪先的《赠庐陵翁明府入觐》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罗洪先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