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卢天启

重访意中人,同游物外春。
为看容鬓改,始觉岁年新。
疏竹见山色,高斋款道真。
由来遁者逸,勿谢往来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代罗洪先的文学创作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是明代著名的方志学者。他不仅是江西吉水的人,还是明嘉靖八年己丑科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和左春坊赞善等职。他在文学方面也有着不凡的成就,其诗作《访卢天启》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访卢天启》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友情、自然、岁月和遁世生活的感慨。通过对卢天启的重访与同游,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与人的变迁。

诗中“重访意中人,同游物外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在自然的陪伴下,他们一同欣赏春天的美好,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与宁静。

“为看容鬓改,始觉岁年新”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容貌和精神面貌也在悄然改变,这种变化让人更加珍惜时间,同时也引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疏竹见山色,高斋款道真”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由来遁者逸,勿谢往来频”,则是诗人对遁世生活的一种理解。他认为真正的隐士应该是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的人,因此不必因为频繁的交流而感到厌烦。

《访卢天启》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罗洪先对人生、友情和社会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明代诗歌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