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黄洛村宿罗田岩

心迹浑无系,行歌恣所如。
偶逢紫芝客,邀入白云居。
清磬闻僧梵,寒灯捡道书。
谁能甘役役,徒使二毛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黄洛村宿罗田岩》是明代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意境,成为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他不仅是明代著名方志学者,还是嘉靖八年(1529)的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后迁左春坊赞善。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念庵集》及《广舆图》。
  1. 创作背景
  • 《同黄洛村宿罗田岩》创作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当时,罗洪先携王守仁门生黄宏纲与分巡副史薛甲夜宿罗田岩,并在这次夜晚的住宿中,创作了这首诗。
  •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古人不可见的情景,表达了空谷中遗音的存在,以及通过一卧白云之上的体验,理解到内心的宁静。
  1. 诗歌原文
  • 古人不可见,空谷有遗音。
  • 一卧白云上,方知静者心。
  • 林风开霁色,岩月下峰阴。
  1. 作品鉴赏
  • 《同黄洛村宿罗田岩》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 诗中的“古人不可见”反映了诗人对于古人智慧无法直接感知的感慨,而“空谷有遗音”则传达了即使在无声的环境中,仍然可以找到心灵共鸣的意境。
  • “一卧白云上,方知静者心”更是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态度展现无遗。

《同黄洛村宿罗田岩》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其蕴含的深刻哲思和美学价值而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