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石埠夜棹玄潭

怀人适未远,宵逝独扬舲。
为慰停云思,宁知清露零。
草声遥识岸,烟色近迷汀。
耿耿看河汉,何期见聚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石埠夜棹玄潭》是明代著名诗人罗洪先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深夜在玄潭边夜行的情景。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明代方志学者,曾参与修撰《海丰县志》,并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怀人适未远,宵逝独扬舲。  
为慰停云思,宁知清露零。  
草声遥识岸,烟色近迷汀。  
耿耿看河汉,何期见聚星。  
  • 怀人: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贯穿全诗。
  • 宵逝:描述了深夜行走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夜晚的宁静美。
  • 为慰停云思:诗人用清风吹拂云朵,希望以此慰藉友人的思绪。
  • 宁知清露零:暗示了夜晚的清凉和自然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慨。
  • 草声遥识岸:远处的草丛似乎能听到岸边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烟色近迷汀:烟霭缭绕中,模糊地看到了汀洲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 耿耿看河汉:银河清晰可见,诗人抬头仰望,表现出对宇宙之美的敬畏和向往。
  • 何期见聚星:表达了诗人对团聚时刻的渴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夜晚的美景。
  • 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如云、露、草木、河汉等,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 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使读者能够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中感受到诗意的存在。

《自石埠夜棹玄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