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事明主,久矣勤疏附。
息偃且南都,雍容奉王度。
功成期月间,四曹靡留务。
持此赞熙哉,皇心副倾注。
午棹龙江津,昏钟广陵渡。
望望春明门,靡靡朝天路。
旭日绕龙鳞,仙班簉鹓鹭。
乃眷世臣良,三接隆恩遇。
庶弘造膝规,允慰儒绅慕。
送大宗伯王公入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大宗伯王公入朝》是明代诗人罗钦顺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公入朝的祝福和期盼之情。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王公入朝的场景,同时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江西泰和人。他是一位明代的文学家,以诗文著称。在政治生涯中,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刘瑾罢官,后经张璁等人推荐才得以复职。他的文学成就同样显著,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文人的情感。
《送大宗伯王公入朝》全文如下:
束发事明主,久矣勤疏附。
息偃且南都,雍容奉王度。
功成期月间,四曹靡留务。
持此赞熙哉,皇心副倾注。
午棹龙江津,昏钟广陵渡。
望望春明门,靡靡朝天路。
旭日绕龙鳞,仙班簉鹓鹭。
乃眷世臣良,三接隆恩遇。
诗中“束发事明主”表明诗人自年轻时便致力于效忠明朝君主;“久矣勤疏附”则展现了他对国家忠诚不渝的态度。接下来的诗句“息偃且南都”,描绘了王公南行的情景,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优雅从容的姿态。
“功成期月间,四曹靡留务”表达了王公入朝将有重大使命,无需处理日常政务的繁忙。接着“持此赞熙哉,皇心副倾注”,则是希望王公此行能够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午棹龙江津,昏钟广陵渡”,生动地刻画了王公出行时的场景,龙江津与广陵渡都是重要的渡口,象征着旅途的开始和结束。“望望春明门,靡靡朝天路”,则进一步渲染了王公即将踏上征途的庄严和神圣。
最后两句“旭日绕龙鳞,仙班簉鹓鹭”以及“乃眷世臣良,三接隆恩遇”寄托了诗人对王公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公作为朝廷重臣受到皇帝宠爱和重用的期望。全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王公入朝的祝贺之情,也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