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太宰入朝

宿德登三事,留都领百寮。
勋庸随日盛,华衮及春朝。
每忆天威近,宁辞驿路遥。
祖筵移白昼,文旆倚丹霄。
江暖鱼龙跃,风微燕雀娇。
碧云淮浦树,明月广陵桥。
物色添诗稿,民风听里谣。
由来冰作鉴,到处斗横杓。
信有安危责,能忘燥湿调。
汉庭推丙吉,唐室重房乔。
宰府应重入,皇纲助聿昭。
拔茅如有象,疏拙分渔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林太宰入朝》是明代罗钦顺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还因为它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与文化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罗钦顺:罗钦顺,明江西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性理之学的研究者,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尤其是在官场的沉浮中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深刻认识。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罗钦顺因直言不讳地批评权贵忤逆刘瑾被革职为民,后得以复位,并在政治动荡中保持了儒家学者的操守和信念,潜心于性理之学的研究。
  • 时代影响:罗钦顺身处明朝中期,这一时期政治斗争激烈且文化多元,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文化氛围,也体现了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1. 主题内容
  • 政治抱负:“宿德登三事,留都领百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愿景,展现了他对于职责和使命的认识。
  • 个人修养:“物色添诗稿,民风听里谣。”反映了诗人在个人修养方面追求的雅致生活以及倾听民间的声音,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
  • 历史评价:罗钦顺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反映时代特征和表达个人志趣而被后世所推崇。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罗钦顺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用词精准而不失文采,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诗句的情感与意境。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万里远朝天,初发龙江涘”等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寓意着作者的胸怀与远见。
  1. 文化价值
  • 思想内涵:罗钦顺的诗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特别是他对“性理之学”的探索,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思考人生、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广阔视角。
  • 教育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着高度的成就,也在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启发读者深思。
  1. 社会影响
  • 同代反响:罗钦顺的诗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响,成为同代文学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 后世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钦顺的诗歌被后人不断引用和研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文学流派
  • 性理派:罗钦顺是明代性理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这一流派强调内心修养和道德实践,与当时的儒学主流相呼应。
  • 文人画派:除了诗文创作,罗钦顺在书法和绘画上也颇有造诣,体现了文人多才多艺的特点。

《送林太宰入朝》作为罗钦顺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特点,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罗钦顺的诗歌及其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责任乃至于整个时代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