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正学太守之辰州

画舫南来日几程,眼前华宠见双旌。
宜民岂乏循良政,折狱曾留敬忌名。
溪绕旧封蛮路合,砂登新穴贡函盈。
临岐重忆当家事,人境还看竹马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郭正学太守之辰州》是明代罗钦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在政治理念上的坚持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下面将简要地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姓名背景:罗钦顺,明朝江西泰和人。
  • 学术成就:罗钦顺号为整庵,曾笃信佛学,后弃之。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缺一不可。有《困知记》、《整庵存稿》等著作。
  • 仕途经历:罗钦顺曾因触怒刘瑾而遭罢官,后复官,历任多个要职。晚年潜心性理之学,其作品多反映出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推崇。
  1. 诗词内容解读
  • 首联分析:“画舫南来日几程,眼前华宠见双旌。” 描绘了一幅官员出行的图景,表达了对新太守郭正学的期待与祝福。
  • 颔联解读:“宜民岂乏循良政,折狱曾留敬忌名。” 强调了作为一位地方长官,应当以民为本,实行仁政,同时保持公正廉洁的形象。
  • 颈联解读:“溪绕旧封蛮路合,砂登新穴贡函盈。” 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壮丽以及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暗示了新太守到来所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 尾联解读:“临岐重忆当家事,人境还看竹马迎。”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新太守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1. 文化意义及影响
  • 思想价值:罗钦顺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理解,也体现了他对社会正义和民众福祉的关注。
  • 文学价值:此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追求。
  • 社会影响:罗钦顺的诗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历史背景考察
  • 时代背景:明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罗钦顺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状和个人情怀。
  • 历史评价:罗钦顺的生平和作品在历史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评价,但对他的具体贡献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1. 现代启示
  • 个人修养:从罗钦顺的作品中可以领悟到,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秉持一颗善良公正的心,对待他人和社会。
  • 政治理念:罗钦顺对儒家思想的实践和应用,为研究古代政治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启示。
  • 文学鉴赏:通过对罗钦顺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送郭正学太守之辰州》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真实面貌。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文化的演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