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仕通之莆田寓言

十笋无一竹,百卵无一禽。
竹苦刀斧伤,禽畏虞罗侵。
见卵思禽飞,见笋思竹林。
何异下邑士,满有轩冕心。
终焉井中坐,仰见天几寻。
偏于蔀屋隙,飞梭走光阴。
白发日自摘,君门似天深。
能无通籍者,汰沙出黄金。
州县昔矮屋,今看更深沉。
绝胜夸昆士,龙钟抱膝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玘的《送江仕通之莆田寓言》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古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十笋无一竹,百卵无一禽。
    竹苦刀斧伤,禽畏虞罗侵。
    见卵思禽飞,见笋思竹林。
    何异下邑士,满有轩冕心。
    终焉井中坐,仰见天几寻。
    偏于蔀屋隙,飞梭走光阴。

  2. 诗歌解析

  • 意象象征:诗中“十笋无一竹,百卵无一禽”通过对比竹子和鸟蛋的数量,象征了事物的稀缺与珍贵。竹虽坚韧但易遭伤害,而鸟虽多但却难以生存。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 社会现象:通过“见卵思禽飞,见笋思竹林”,诗人揭示了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心态和选择。这不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折射出社会现象中人们往往在面临困难时寻求逃避而非解决问题的态度。
  • 人生哲学:“何异下邑士,满有轩冕心”表达了一种对于名利的追求,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或地位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价值。这种反思使得《送江仕通之莆田寓言》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时间流转:”终焉井中坐,仰见天几寻。偏于蔀屋隙,飞梭走光阴”,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性,强调了珍惜当下、把握现在的重要性。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送江仕通之莆田寓言》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如“竹苦刀斧伤”和“禽畏虞罗侵”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既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情感表达: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述,诗人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友情和时光的珍视。

《送江仕通之莆田寓言》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哲学和道德上的启示,值得人们深思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