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至直沽

野泺天低水,人家时两三。
雁声连漠北,鱼味胜江南。
雪拥芦芽短,寒禁柳眼缄。
持竿吾欲往,拙宦白何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至直沽》是元末明初诗人张以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作于元代晚期,通过描绘直沽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乡土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野泺天低水:形容直沽附近的湖泊水面宽广,天空仿佛与水面相连。
  • 人家时两三:描述村庄稀疏分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雁声连漠北:雁鸣声从北方传来,带有一种凄凉之感。
  • 鱼味胜江南:直沽的鱼味道鲜美,胜过了江南地区的鱼类。
  • 雪拥芦芽短:描述冬日里雪覆盖在芦苇上的景象,显得格外娇嫩。
  • 寒禁柳眼缄:严寒使柳树的枝条紧闭,如同被冻结。
  • 持竿吾欲往:表达了诗人想要亲自去体验这份美景的愿望。
  • 拙宦白何堪: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无奈和辛酸。
  1. 主题思想
  • 思乡之情:通过对家乡直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自然之美:诗歌通过具体景物的描述,展现了直沽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换带来的美丽画面。
  • 隐逸之志:诗人通过描绘直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隐居田园、远离官场纷争的志向。
  1. 艺术特色
  • 意境优美: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营造出一种幽美宁静的艺术意境。
  • 用韵工整:全诗押韵严谨,读来朗朗上口,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张以宁的《八月至直沽》不仅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的诗歌,也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代直沽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还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