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钱太仆父

吴山蜕骨仙,游神何处边。
更越十馀载,刚为一百年。
深衣扶老杖,瘦石紫芝田。
诏许增新谥,先生旧姓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钱太仆父》是明代罗玘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作具体分析:

  1. 诗人介绍
  • 生平背景:罗玘,字景鸣,号圭峰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生于江西南城。他成化二十三年中进士,授编修,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寺卿。尽管在朝中任职,罗玘仍因直言敢谏被刘瑾压制,最终选择辞官归隐。
  • 文学成就:罗玘博学好古文,追求奇奥,他的诗文风格独特,深受后世学者的推崇。有《类说》、《圭峰文集》等作品传世,其中《挽钱太仆父》更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句原文
  • 首句:“吴山蜕骨仙,游神何处边。”这句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太仆公深深的怀念和敬意,吴山即吴地之山,暗示了太仆公生前地位尊崇,但逝后犹如仙人般飘渺,让人难以捉摸。
  • 次句:“更越十馀载,刚为一百年。”这两句反映了太仆公逝世至今已过去数十载,时间仿佛停滞了一般,表达了人们对太仆公长久以来的思念之情。
  • 第三、四句:“深衣扶老杖,瘦石紫芝田。”这里描绘了太仆公生前的生活情景,深衣象征着他的谦逊,而扶着老杖则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执着与坚强,瘦石和紫芝田则象征着他一生清贫而坚韧不拔的品质。
  1. 诗歌鉴赏
  • 意境高远:整首诗以高远的意境开篇,通过对太仆公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他生前的风采及其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比生死、时光流逝,抒发了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无尽哀思和缅怀之情。
  • 象征手法:诗中“吴山”、“老杖”和“紫芝田”等象征意象的使用,不仅美化了语言,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格律严谨:五言律诗的形式使得全诗结构紧凑,音韵和谐,体现了古代诗歌的规范性。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仅是罗玘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诗歌,可以窥见明代社会的一些风貌和文化特色。
  • 教育意义:罗玘的这首《挽钱太仆父》不仅是对其先人的一种追念,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激励。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挽钱太仆父》不仅是罗玘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还能深刻体会到古代文人对待友情和家族的深厚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