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公真不恶,种竹作人看。
有酒对之饮,抱琴于此弹。
但随天旦莫,肯逐世炎寒。
莫道无遗荫,参军且转官。
题盟竹翁卷谢中府父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盟竹翁卷谢中府父也》的文学赏析
《题盟竹翁卷谢中府父也》,明代诗人罗玘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熠熠生辉。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人生哲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的第一句“如公真不恶”,便以简洁有力的方式勾勒出竹翁的形象,仿佛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眼前——竹翁正直、质朴,如同自然界中的竹子一样,不畏风雨,坚韧挺拔。这不仅是对竹翁外貌特征的描述,更是对其人格品质的高度概括。这种人格特质,无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禁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修炼自己的品德。
第二句“种竹作人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人格特质的内涵,指出真正的君子应当像竹子一样,有其独到之处并值得人们效仿。这一比喻既形象又贴切,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进入第三、四句,诗人通过对酒与琴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向往。酒能让人放松心情,琴可以陶冶情操,二者的结合不仅体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他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对于现代人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升华点,“但随天旦莫,肯逐世炎寒”透露出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真理的人生境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即在世俗的喧嚣之外,寻找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既是对诗人自身经历的抒发,也是对所有读者的一种鼓舞和启迪。
《题盟竹翁卷谢中府父也》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思考。它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追求精神上的充实与独立。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