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当路,我空谷。
无人而自芳,无风而自馥。
上师鲁叟,下友灵均,随分山林吾亦足。
萧艾如不知,栽倾自培覆。
集成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伦的《集成兰》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之美的诗歌作品。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独特理解,以及他对于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生活的理想化描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集成兰》的作者是罗伦,他是明朝时期的诗人,以博学多才而著称。罗伦在成化二年(1466)中进士,并在翰林院任职,但他因直言不讳批评政治人物而遭贬谪。之后,他在南京政坛上有所作为,但因疾病最终选择归隐,退居金牛山,专心于教育和学术研究。他的一生体现了一种对权力保持距离的态度,以及对知识传承的执着追求。
文学价值:《集成兰》作为罗伦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的“众当路,我空谷”等句子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内心的独白与反思,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同时,该诗还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典型特征,如重视自然意象的运用和对传统诗歌格律的遵守。
主题思想:《集成兰》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颂扬以及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即在无人问津的自然环境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生命的安宁。这种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描绘,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批判,也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
《集成兰》是罗伦用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技艺所创作的一首诗歌,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哲学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罗伦的文学成就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罗伦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