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梧石

鸣琴罢瑶席,鹤梦清宵警。
凉月下前除,照见梧桐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画梧石》是元末明初诗人张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而非具体的画作。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宁静的庭院景象,通过梧桐和石头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画梧石》的创作背景与张宣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张宣,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藻重,一作藻仲,少负才名,明洪武元年因考礼征至殿廷,后因故谪徙濠梁,道中卒。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他在仕途不顺后的心境转变,通过对梧桐和石头的描写,寄托了他对于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这种心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追求,即在纷扰的世俗生活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

从艺术价值来看,《画梧石》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诗句,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倾向。诗中的“鸣琴罢瑶席,鹤梦清宵警”等句子,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还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表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画梧石》的艺术手法也值得探讨。作为一首诗,它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这种形式简洁明了,便于表达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诗中的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雕琢,通过对梧桐和石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美感。这种美学追求,不仅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画梧石》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元末明初文人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元末明初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