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方以常 其一

水竹小窗西,新诗待我题。
相过虽不厌,只怕踏春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方以常 其一’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与友人相聚时的快乐心情。下面将围绕诗歌的原文、翻译、赏析及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1. 原文翻译
  • 《寄方以常 其一》是一首表达友情和自然美景交织情感的诗。张羽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水竹小窗旁的西面,新诗等待着被题写。虽然与友人相会的喜悦令人心满意足,但作者仍担心踏过春天泥泞的小径。
  1. 赏析
  • 这首诗体现了张羽对于自然美和友情的重视。他的笔触细腻,语言优美,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世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张羽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内心的平和。诗中的“水竹小窗西,新诗待我题”不仅描绘了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期待。
  1. 背景介绍
  • 张羽(1333-1385),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人。他是”吴中四杰”之一,与高启、杨基、徐贲并称为”北郭十才子”。张羽不仅擅长诗文,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精湛,其作品深受后世赞誉。
  • 张羽的生活和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影响。他的诗作多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豪放雄放,又深沉内敛,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张羽的《寄方以常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研究元明时期文人生活和艺术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