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英堂用萧宜冲韵

呼童连夜报青山,海内衣冠此会难。
别段莺花休问主,自家风月不曾闲。
苍天惯我长为客,野老看君亦解颜。
莫学山阴便归去,短篷残雪五更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聚英堂用萧宜冲韵》是明代诗人罗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罗伦(1431—1478),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先生,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抗疏论李贤起复,落职,谪泉州市舶司提举。次年复官,改南京,居二年,以疾辞归。隐于金牛山,专研经学,开门教授,从学者甚众。嘉靖初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
  1. 诗歌原文
    呼童连夜报青山,海内衣冠此会难。
    别段莺花休问主,自家风月不曾闲。
    苍天惯我长为客,野老看君亦解颜。
    莫学山阴便归去,短篷残雪五更寒

  2. 主题思想

  •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时局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青山、海内衣冠、莺花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
  • 诗歌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认为人生如同风月,应该享受当下,不为外物所动。

罗伦的《聚英堂用萧宜冲韵》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