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荒

风怒号,振城瓦。
塞草白,朔云赭。
汉兵出火,扫荡原野。
祝融驰,炎帝下。
腾赤龙,走朱马。
云涛沸,星雨洒。
黄沙一望千里通,魍魉书啼巢穴空。
敌人临水不敢过,将军归来闭关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烧荒》是艾青在抗战时期的一首诗作,表达了对时代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烧荒》:

  1. 历史背景:艾青的这首诗创作于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入侵,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整个国土上,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2. 诗歌内容:《烧荒》通过描述人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劳动场景,尤其是下野地的兵团战士们焚烧荒地,开垦耕地的行为,表达了对抗战期间人们坚韧不拔、充满希望的精神风貌的赞美。诗中充满了对抗日英雄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3. 文学形式:作为一首诗歌,《烧荒》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艾青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厚功底。其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成功地传达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4. 文化意义:除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烧荒》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对于研究当时的文艺运动和文学思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也启示读者,即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人类仍然能够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烧荒》不仅是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通过描绘下野地的兵团战士在战火与自然的双重考验下辛勤劳作的情景,向读者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坚韧与牺牲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