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宅送程南昌

豫章城南高士眠,豫章太守榻常悬。
汉廷使者召不起,土室蓬门江水边。
江水悠悠朝市改,故国荒凉宅安在。
墟里遥看变夕烟,墓田谁为羞春𦶜。
使君五马双朱轮,露冕乘春意气新。
下车先问南州客,恐有当时下榻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孺子宅送程南昌》是明代诗人边贡的诗词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边贡(1476年—1532年),字子贡,一字廷实,后改称华峰,号素庵,浙江嘉兴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人之一,以诗歌见长,尤擅长五言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推崇。

  2. 原文翻译:《孺子宅送程南昌》全文如下:“豫章城南高士眠,豫章太守榻常悬。汉廷使者召不起,土室蓬门江水边。江水悠悠朝市改,故国荒凉宅安在。墟里遥看变夕烟,墓田谁为羞春?”此诗描述了一位隐居高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转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

  3. 创作背景:边贡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乱、政治腐败的时代背景下,边贡通过这首诗来抒发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思考。

  4. 名家点评:《孺子宅送程南昌》是边贡的代表作之一,其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极高的评价。清代学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边贡的诗“清丽自然,音调谐婉”,并称赞他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之美。

《孺子宅送程南昌》是明代边贡的一首著名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对生活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