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用中文学

玉真台下三间屋,屋后有松前有竹。
广文先生双鬓秃,长对青藜夜深读。
有时不巾亦不服,独跨瘦驴携短仆。
五老峰前看秋瀑,有时芒鞋步江澳。
月落诗成江鬼哭,石底流泉手亲掬。
归来煮茗窗下宿,清梦蘧蘧谢粱肉。
鸟声堕枕猿挂木,红日三竿睡初熟。
食罢晓盘歌苜蓿,为剪溪云封尺牍,长安故人劳远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秦用中文学》是明代边贡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和归乡的深情怀念。《送秦用中文学》作为一首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边贡的文学成就,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从作者介绍来看,边贡(1476—1532)是一位在明代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他与同为“弘治四杰”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齐名,共同推动了文学复古运动的发展。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其诗风清丽脱俗,富有时代感,能够深刻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而《送秦用中文学》便是边贡这一文学成就的具体体现。

从诗歌本身的内容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哲理的画面。首联“玉真台下三间屋,屋后有松前有竹”,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颔联“广文先生双鬓秃,长对青藜夜深读”,展现了一位学者深夜苦读的形象;颈联“有时不巾亦不服,独跨瘦驴携短仆”,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尾联“五老峰前看秋瀑,有时芒鞋步江澳,月落诗成江鬼哭,石底流泉手亲掬”,则是诗人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佳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边贡诗歌的艺术魅力。

从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来看,《送秦用中文学》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之作,更是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中的“有时不巾亦不服,独跨瘦驴携短仆”一句,既表达了作者独自行走的孤独,也反映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加感人肺腑,触动人心。

《送秦用中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它不仅是边贡个人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也是明代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明代文人对于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对于研究明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送秦用中文学》是明代边贡创作于嘉靖年间的一部重要诗歌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爱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