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通判四首 其二

曾并长安逐马蹄,谪居同过楚云西。
他年纵有看花句,休向玄都观里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苏通判四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边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绘苏通判在长安追逐马蹄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边贡(约725年-约804年),字国华,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身于官宦家庭,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秘书监、中书舍人等,其政治生涯颇为显赫。边贡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他的许多诗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作原文
  • 曾并长安逐马蹄,谪居同过楚云西。
  • 他年纵有看花句,休向玄都观里题。
  1. 诗词解读
  • “曾并长安逐马蹄”: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追逐马蹄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一起畅游京城的豪情壮志。
  • “谪居同过楚云西”:表示两人因为某种原因被贬到远方,一起经历了楚地的云山之西。这里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背景,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 “他年纵有看花句”:意味着在未来某一天,即使不能亲自赏花,也能写下关于花的美丽诗句。这里的“看花句”暗指诗人希望友人在官场上能够如花般绚烂夺目。
  • “休向玄都观里题”:表达了一种忠告或劝诫之意,意思是不要让自己在政治失意时像陶渊明那样在玄都观(即道家寺庙)里题诗抒发哀愁。这里体现了诗人希望友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要沉溺于消极情绪。

边贡的《送苏通判四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诗歌,也是一篇蕴含着作者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魅力,也能够更加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