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园居七首 其四

解佩酬琴价,将书当酒赀。
竹楼听雪夜,梅屋看花时。
女嫁为农妇,儿从作圃师。
邻翁无奈俗,招饮岂能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方氏园居七首其四》是明代诗人杨基的一首田园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品原文
    解佩酬琴价,将书当酒赀。
    竹楼听雪夜,梅屋看花时。
    女嫁为农妇,儿从作圃师。
    邻翁无奈俗,招饮岂能辞。

  2. 诗意解析

  • 解佩酬琴价:这里的“解佩”可能指的是古代女子解下玉佩以赠男子,而“酬琴”则可能表示男子回报女子以琴。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展现了一种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和酬答,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于高雅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 将书当酒赀:在这里,“酒赀”可能指的是酒资或酒钱。这句诗表明读书人用书籍作为换取酒钱的手段,反映了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的一种自给自足。
  • 竹楼听雪夜:描述了在雪夜中,诗人独自坐在竹制的小楼中,聆听着雪花飘落的声音。这里的“竹楼”可能是诗人的居所,而“听雪”则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象征。
  • 梅屋看花时:在梅花盛开的季节里,诗人欣赏着花的美丽,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 女嫁为农妇:这句诗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现实情况。女性嫁给农民后,她们的生活就转变为务农,成为家庭的重要支撑者。
  • 儿从作圃师:这里的“圃”是指菜园,“作圃师”则是指导种植蔬菜的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业劳动的重视以及对后代传授农业知识和技能的期望。
  • 邻翁无奈俗:描述了邻里间的一些琐碎事务,如相互邀约喝酒等。这句诗揭示了乡村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和日常琐事的影响。
  • 招饮岂能辞:这句诗反映了邻居之间互相请客喝酒的场景,尽管有时显得有些麻烦,但人们还是乐于接受这样的互动。
  1. 作者介绍
  • 原籍及家世背景:杨基(1326年—1378年),字远大,号铁心道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他的原籍在嘉定州(今浙江乐清),家族在元朝时期迁至江浙一带。杨基的祖父在明朝初年曾担任官职,家族在江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
  • 生平事迹:杨基在元末曾加入张士诚的幕府,但后来辞去了职务。明初他曾任荥阳知县,并累官至山西按察使。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他被贬谪到劳役之地。
  1. 艺术特色
  • 诗歌形式:《方氏园居七首其四》是一组七言绝句,每首都独立成篇,具有鲜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种诗歌形式便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便于朗读和记忆。
  • 意象运用: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如“解佩”与“酬琴”、“竹楼”与“雪夜”、“梅屋”与“花时”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情感表达: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杨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传统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对民间生活现实的关注。

《方氏园居七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也是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画卷。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读和对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