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献夫读书山寺

闻君读书处,孤榻寄禅林。
日抱左氏癖,时为梁甫吟。
开窗千嶂出,隔巷一灯深。
独有花龛月,盈盈鉴苦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方献夫读书山寺》是明代边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边贡生平:边贡(1476—1532),字子宁,号华泉,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明代七才子”之一。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文学上的贡献使他成为了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
  • 作品影响:边贡的诗歌创作深受宋代文豪苏轼的影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1. 诗歌原文
  • 闻君读书处,孤榻寄禅林。
  • 日抱左氏癖,时为梁甫吟。
  • 开窗千嶂出,隔巷一灯深。
  • 独有花龛月,盈盈鉴苦心。
  1. 诗歌内容解析
  • 闻君读书处,孤榻寄禅林。这句诗通过“孤榻”“寄禅林”表达了诗人独自居住在山寺中,远离尘世喧嚣,专心致志于学问的场景。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精神追求的高度尊敬。
  • 日抱左氏癖,时为梁甫吟。这里的“左氏”是指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即《左传》的作者;“梁甫吟”则是模仿汉乐府民歌的风格。这表明诗人不仅沉迷于古典文学的研究,而且还善于借鉴古代经典,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表达方式。
  • 开窗千嶂出,隔巷一灯深。这句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宁静与幽美,窗外千重山峦如画一般展开,而远处传来的一盏灯光则显得格外温暖。这种描写不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孤独,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向往。
  • 独有花龛月,盈盈鉴苦心。这里的“花龛”可能指的是山寺里的佛像或装饰,而“明月”、“苦心”则暗示了诗人在求知和修行过程中的坚韧和执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方献夫读书山寺》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也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研究。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看,它都是明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通过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文字,还能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这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