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伯渊送新米

山人送我山田米,粒粒如霜新可喜。
雨春风播落红芒,照眼明珠绝糠秕。
饥肠欲食未敢炊,未及秋尝羞祖祢。
忆我春来岁方旱,焦穗萎苗将槁矣。
不意兹晨见精凿,此宝更将何物比。
终岁勤劳农可念,不耕而食余堪耻。
归买淞江雪色鲈,持向高堂奉甘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伯渊送新米》是明朝诗人杨基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该诗描绘了山人将新收的稻米赠送给他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感慨和对勤劳农民的尊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杨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于江左。他的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1. 原文内容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新米的丰收景象。“山人送我山田米,粒粒如霜新可喜。”描述了山人将新收的稻米赠予他的欣喜之情,“雨春风播落红芒,照眼明珠绝糠粃。”则形象地表达了新米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令人赞叹。
  • 诗人通过对新米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感激之情,“饥肠欲食未敢炊,未及秋尝羞祖祢。”表达了自己虽然渴望享用这美味,但因粮食来之不易而不敢轻易食用,生怕辜负了先人的教诲。
  1. 背景意义
  •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食物本身的赞美,更是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歌颂。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恩赐的珍惜以及对农民辛苦付出的感激。
  • 通过对新米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杜伯渊送新米》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感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代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民间生活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