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风汉时县,乃在兖西南。
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
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
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
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
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
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
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
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
登济城望城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济城望城武》是明代诗人归有光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展现了诗人在济城登高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历史、政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从诗歌的字面意义上来看,《登济城望城武》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诗中“我”登上济城,目睹落日半含的景象,西望之处似乎与过去相呼应。这样的描写让人不禁联想到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如孝皇时期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等。诗人通过对古代与现代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忧虑。同时,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常也有所感慨,他因健康问题未能完成一次重要的考试。这种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关注的话题。
《登济城望城武》中的诗句,如“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透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深深的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体现了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而“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则描绘了一幅寒冷天气中准备放弃仕途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大事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归有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还是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比如他在《御倭议》中提出的防御策略,就显示了他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这些经历和思想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登济城望城武》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蕴深远的古诗,它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感慨和思考,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怀,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历史和政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