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纶篇

泰阶不平三光瞀,君门九重虎豹怒。
吾祖时为珥笔臣,朝上弹章夕禁锢。
崇碑已列党人名,吏部周旋若畴素。
金吾使者来吴趋,少年投袂争相赴。
公也慷慨谢故人,槛车北走长安路。
阴阴土室对南冠,碧血青磷向谁诉。
须臾帝座日月明,两观诛窜鹓行清。
赐环初雪九原恨,箕尾迢遥朝玉京。
孤儿拜疏啮指血,天子动色群公惊。
恤典下颁尺一诏,词臣彩笔抒生平。
重渊一介草茅士,珥貂三叶俱列卿。
椒浆桂醑吊毅魄,万人会葬看佳城。
衔书丹凤五云下,关西大鸟来悲鸣。
只今荏苒二十载,白发朱颜不相待。
牛衣犹是泣王章,骏骨无人怜郭隗。
曹彬一旦下南唐,卢循几队逃炎海。
处处潢池桴鼓鸣,村村萑泽弓刀骇。
剽掠兼携紫诰行,萧条空有青毡在。
草阁俄惊铙曲吹,雕弓白马来者谁。
手持锦轴前致语,君家旧物今在斯。
重宝误落黠寇手,吾偶夺取还相贻。
挥金出门去不顾,道旁观者皆称奇。
我闻此语长叹息,鬼神诃护非人为。
吁嗟乎鬼神诃护非人为,凛然正气天地知。
君看字字皆碧血,展观觉有霜风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宝纶篇》是魏允楠创作的一首清代古诗,其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斗争和人物命运。该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展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经历的感慨。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宝纶篇》的作者是魏允楠,字交让,明末清初浙江嘉善人。魏允楠家贫但非义不取,闭门不出,交游皆为东林后人。这种身份背景让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 历史事件反映:《宝纶篇》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历史变迁和政治斗争。诗中提及“公也慷慨谢故人,槛车北走长安路”,描绘了一位官员因政见不同而被禁锢,最终不得不离开京城的悲壮情景。
  3. 艺术价值:《宝纶篇》在文学形式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经历的感慨,从而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生命力。
  4. 学术意义:《宝纶堂集》的出版对于研究清代诗歌、文人思想和明清之际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心态。特别是康熙版《宝纶堂集》的出版,为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陈洪绶先生的诗文画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宝纶篇》作为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慨,而且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