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霁云飞湿,山高鸟度迟。
客登石姥岭,人祷偃王祠。
岚气分晴霭,林光淡碧滋。
何年一临眺,磨石醉题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晓霁云飞湿,山高鸟度迟。
客登石姥岭,人祷偃王祠。
岚气分晴霭,林光淡碧滋。
何年一临眺,磨石醉题诗。
《石姥晴云》是明代魏时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人简介:魏时敏,明福建莆田人,以才能被辟为县从事,后因诗文得吏部尚书赏识,历任无锡、桃源县丞,未几致仕。善画山水,尤工于诗,多与名流酬唱,有《竹溪诗稿》流传。
诗歌原文:晓霁云飞湿,山高鸟度迟。客登石姥岭,人祷偃王祠。岚气分晴霭,林光淡碧滋。何年一临眺,磨石醉题诗。
诗歌内容:此首《石姥晴云》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风景图。诗中通过细腻的文字勾勒出清晨时分山野间的景色变化,“晓霁云飞湿”形象地展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山高鸟度迟”则表现了山林间的宁静与幽深。同时,诗中的“客登石姥岭”和“人祷偃王祠”等句透露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崇敬以及向神明祈求平安的心理活动。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神秘的大自然之中。
通过对《石姥晴云》这首作品的了解,不仅能够领略到其优美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也能够感受到作者魏时敏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