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烽烟净,三边雨雪晴。
暮笳清有韵,寒鼓湿无声。
铁甲埋霜重,金戈映月明。
旄头看渐暗,四海乐升平。
塞上曲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上曲·其四》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之一。该诗通过对将军霍将军殉国后被埋葬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和对连年征战的批判。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兵生命的无视。诗中的霍将军因战殉国,被埋在战场边头,这一场景让人深感悲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态度。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英勇善战的将领往往因为战功显赫而受到皇帝的宠信和赏赐,而一旦战事不利,他们的牺牲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补偿。这种对有功将士的不公待遇使得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往往不得不以身殉国,而他们的家人却无法享受到应有的荣誉和待遇。
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连年征战的深刻思考。从“边头何惨惨”开始,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场荒凉、凄凉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已葬霍将军”则直接点明了这场战斗的主角——霍将军。霍将军的牺牲虽然令人心痛,但也反映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他的牺牲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幸。因此,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连年征战的批判和反思。
这首诗还揭示了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诗中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将士们的同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这种批判不仅体现在对战争的描写中,还在于诗人对于国家治理、政治清明等方面的期望和呼唤。
《塞上曲·其四》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战争残酷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深刻的思考和担忧。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哀,更让人们思考了战争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战争的发生和保护人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