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烽烟净,三边雨雪晴。
暮笳清有韵,寒鼓湿无声。
铁甲埋霜重,金戈映月明。
旄头看渐暗,四海乐升平。
塞上曲 其四
万里烽烟净,三边雨雪晴。
暮笳清有韵,寒鼓湿无声。
铁甲埋霜重,金戈映月明。
旄头看渐暗,四海乐升平。
注释:
- 万里:形容边境辽阔遥远。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
- 三边:指西北、西南和东北三个方向的边疆。
- 雨雪:天气状况。
- 暮笳:傍晚吹奏的胡笳。
- 清有韵:形容笳声清脆悦耳,有节奏感。
- 寒鼓:寒冷天气下敲击的鼓。
- 湿无声:形容鼓声低沉而沉闷,没有声音。
- 铁甲:指士兵身上穿的铠甲。
- 霜重:指铠甲被冰雪覆盖。
- 金:指金属武器,如刀、枪等。
- 月明:指月光明亮。
- 旄头:古代迷信中指北方的天空星象。
-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 乐升平:形容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宁静和平的景象。首句“万里烽烟净”,展现了边疆长期战乱后终于平息的喜人局面,烽火已熄,战事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述了边疆的自然景观和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景象。
诗中的“铁甲埋霜重”和“金戈映月明”形象地描绘了战士们穿着厚重的铁甲在雪中巡逻的情景,同时月光下的金属武器反射出银色的光芒,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疆战士的艰辛和英勇。
最后两句“旄头看渐暗,四海乐升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和对人民生活安宁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边疆自然景象和个人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疆战争平息后的美好景象,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