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泛湖漫兴 其一

昨日攀元洞,今宵泛碧空。
舟航绝星汉,机杼见天工。
问路迷云渚,知郎有道风。
水晶仙阙是,努力挂高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霍与瑕的《春夜泛湖漫兴(其一)》是明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夜晚泛舟湖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深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昨日攀元洞,今宵泛碧空。
    舟航绝星汉,机杼见天工。
    问路迷云渚,知郎有道风。
    水晶仙阙是,努力挂高篷。

  2. 诗歌赏析

  • 自然美景的描绘:诗歌开篇即以“昨日攀元洞,今宵泛碧空”,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春夜湖景图。诗人用“攀”字和“泛”字,巧妙地描绘了泛舟的动作,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轻盈而自由的感觉。接着,“舟航绝星汉,机杼见天工。”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景象,将夜空与机械劳作巧妙结合,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和利用。
  • 情感与哲理的融合:接下来的句子“问路迷云渚,知郎有道风。”则是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向往。这里的“问路迷云渚”象征着在自然的包围中寻求真理和智慧。“知郎有道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理解。
  • 艺术手法的运用:最后两句“水晶仙阙是,努力挂高篷。”则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水晶仙阙”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理想的境界,而“努力挂高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和追求的执着态度。
  1. 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春夜泛湖漫兴(其一)》创作于明朝,那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都为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它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道德、理想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春夜泛湖漫兴(其一)》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历代的读者,更通过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