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咏杨花和东坡韵

细风铦似吴刀,剪成了冰花吹坠。
但看花落,不睹花开,怎生情思。
十五佳人,凝妆未了,纸窗深闭。
听侍儿传语,漫天飞絮,今年又、春愁起。
乍向碧空飘下。
问长条、可容重缀。
芳心无奈,紫骝声疾,黄莺声碎。
谁伴浮踪,朱樱古陌,碧桃新水。
料南来,几树柔枝博尽,了行人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咏杨花和东坡韵》是一首由清代诗人薛时雨创作的词,通过描绘杨花飘落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于离别、思念之情的感慨。下面将介绍该诗词作:

  1. 作者:薛时雨(1818-1885)。薛时雨是安徽全椒人,他以词为媒介,借景抒情,通过对春花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哀愁与离思,其作品风格独特,富有哲理性。
  2. 内容概括:薛时雨通过“杨花”这一意象,抒发了词人在特定季节对离别和孤独的感受。上片描绘了柳絮随风飘扬的情景,下片转而描写杨花落地后的寂寞景象。整体上,这首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3. 艺术手法:薛时雨在创作此词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拟人和象征等。他的这种艺术处理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深刻。此外,薛时雨的写作技巧也体现在他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中,使得整个词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4. 历史背景:薛时雨生活在晚清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倾向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在杭州知府任上的工作经验也为他的词作增添了许多生活的色彩。因此,他的词作不仅仅是文学上的创造,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
  5. 文化影响:薛时雨的词作在当时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并在后世被广泛传颂。他的词风影响了后来的许多词人,如王国维、刘熙载等,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并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印记。
  6. 情感表达:在这首作品中,薛时雨通过对杨花飘落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细腻又深沉,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词人的内心世界。

通过了解《水龙吟·咏杨花和东坡韵》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艺术特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