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滑净绝苔钱,才属秋闺响便传。
长夜未央风阵急,美人相对月华圆。
高于凤阙黄金础,厚胜花阶绿玉砖。
几度晚凉眠不得,丁东声到客愁边。
捣衣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捣衣石》是北朝文学家温子升所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全诗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捣衣女子对出征边塞的丈夫深切思念之情,盼望战争早日结束、丈夫早日归来团聚的急迫心情。这首诗以其含蓄细腻的笔法和优美的意境,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下面将详细介绍《捣衣石》:
作者:温子升(496年—547年),字茂远,北魏时期著名诗人,出身官宦之家,为北魏宗室成员。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温子升的诗歌在南北朝时期的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尤其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品内容:在《捣衣石》中,温子升通过对捣衣女子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她对远方亲人深沉的爱与期盼。诗中不仅描述了捣衣女子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还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她对和平岁月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担忧。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一个动作的描述,更是对人性深刻的探讨和反映。
艺术特点:《捣衣石》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写作技巧。温子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饱满和动人。同时,他巧妙地使用五七言杂用的格式,让诗歌既具有古典诗歌的音律美,又保持了内容的丰富和深刻。
《捣衣石》不仅是一篇表现女性内心世界的作品,它也是一幅展示古代社会生活的画卷,通过捣衣这一日常生活场景,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战争背景和个人情感的微妙变化。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捣衣石》不仅是北朝文学的瑰宝,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情感表达以及女性视角下的文化产物的重要文本。通过阅读和欣赏这部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