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亲

有亲有亲怙恃全,瓶罍依倚期终年。
我生不辰天怒瘅,漂鸱化碧双亲前。
双亲有孙初学笑,孙母无夫镜空照。
北堂椿瘁萱亦衰,忧不忘兮花不开。
呜呼一歌兮歌正哀,飞魂暗逐东流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亲》这部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通过对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的描述,深入展现了爱与恨、亲与疏的复杂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品背景:《哀亲》是清代文学家车万育编著的音韵启蒙教材《声律启蒙》中的一部分,其中包含有“哀对乐,忧对喜”的句子。这表明“哀”和“乐”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表现意义,它们不仅是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是音韵上的一种对应关系。
  2. 人物塑造:在这部作品中,贾母对贾宝玉的深爱,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以及宝钗对宝玉的关怀,都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复杂性。这些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内心活动,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人性探索。
  3. 主题思想:该作品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迁,展现了封建社会家族制度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它不仅揭示了家族内的权力斗争、财富分配等现实问题,还反映了个体在家族和社会中的挣扎和无奈。这种对传统家族文化的深刻反思,使得《哀亲》成为了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不可忽视的一部重要作品。
  4. 艺术特色:《哀亲》在艺术手法上具有独特的创新之处。例如,作者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又不为其形式所限,根据社会现实,“即事命篇”,自创新题。这种创新使得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真挚动人,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学形式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哀亲》不仅仅是一部反映家族内部复杂关系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关于人性、情感和文化传统的深刻探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