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平山作

来游不倚筇,踏踏天平路。
峰矗万云立,壑虚众风赴。
攀萝陟其巅,螺翠盈四顾。
下有小范茔,慷慨发高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天平山作》是明朝诗人卜舜年所作的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卜舜年以其精湛的诗歌技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艺术特色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卜舜年,明代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传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可能经历了许多世事变迁。他的诗歌创作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1. 作品原文与鉴赏
  • 《登天平山作·来游不倚筇》描绘了一个人在攀登天平山时所见之景。诗中写道:“来游不倚筇,踏踏天平路。峰矗万云立,壑虚众风赴。”这里用“来游”二字,既表明了作者的到来,也暗示了他对这次旅程的期待与好奇。山路的险峻与山峰的耸立,以及山谷间的空旷和风声,都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 诗中的“螺翠盈四顾”形象地表现了山顶四周翠绿植被的茂密,而“慷慨发高慕”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高山壮景的无限向往。这种情感在诗的结尾部分得到升华,“下有小范塋,慷慨发高慕”不仅描述了山下的村庄,更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崇高理想与抱负。
  1. 艺术特色
  • 此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卜舜年深厚的文学功底。
  • 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美,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 在艺术形式上,五言律诗的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的审美要求。

《登天平山作》不仅是卜舜年对自然景观的一次深情描绘,也是他个人情感与思想的一种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领略到诗歌本身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