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游不倚筇,踏踏天平路。
峰矗万云立,壑虚众风赴。
攀萝陟其巅,螺翠盈四顾。
下有小范茔,慷慨发高慕。

【注释】

来游:游览。不倚:不要依靠。筇(qióng):竹杖。踏踏:行走声。天平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是南京的名胜之一。峰矗万云立:山峰高耸入云。壑虚众风赴:山谷深广,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攀萝陟其巅:攀上树木到达山顶。螺翠:指松柏等树的翠绿颜色。范蠡(lǐ):春秋时人。曾为吴国大夫,辅佐勾践灭掉吴国后,辞官隐于太湖之滨,改名换姓为鸱夷子皮。后经商致富,又弃商而隐居于齐。后人称范蠡为“忠臣”、“义士”。此处借指范蠡的墓地。发高慕:表示仰慕之情。

【赏析】

《登天平山作》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描写了作者登上天平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范蠡的敬仰之情。

首联“来游不倚筇,踏踏天平路。”写诗人来游天平山,不要依靠筇(一种手杖),要自己一步步走,山路崎岖难行。这句中“不倚”、“踏”写出诗人登山的艰难,也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

颔联“峰矗万云立,壑虚众风赴。”描绘了天平山上奇丽多姿的景色。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山谷深深,风吹过山谷发出阵阵响声。

颈联“攀萝陟其巅,螺翠盈四顾.”描写了诗人攀登天平山的情景。诗人顺着藤蔓爬上山顶,四周都是苍翠欲滴的松柏。

尾联“下有小范茔,慷慨发高慕,”点出了诗人登山的目的是为了缅怀古代忠臣范蠡。他辞官隐居,经商致富,又弃商而隐居于齐。后人称范蠡为“忠臣”、“义士”,此处借指范蠡的墓地。诗人站在山下仰望山顶,感叹不已,感慨万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