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过村西大士庵(壬午)

浪拍渔天帆去杳。
野岸鸣榔,半缀低茅小。
啼鸟声中人事少。
斜阳西下荒湖杪。
隔浦采菱歌窈窕。
断送行人,目尽烟波渺。
衣角晚凉风袅袅。
高云一片疏钟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过村西大士庵(壬午)》是明末清初诗人万寿祺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介绍
  • 万寿祺:明代的诗人,他的词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1. 作品原文
  • 八尺溪桥迤野岸。市角梢头,半掩青苔院。 这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一座古老的溪桥穿过田野延伸至远方,市角处的一个小院被青苔覆盖,显得幽静而古老。
  • 开遍藕花僧不管。钟声贴水菰蒲晚。 描述的是荷花盛开,但僧侣对此视而不见,只听到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伴随着傍晚时分的微光照亮水面上的水草。这种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吹落白蘋人去远。云尾风头,送雨前村满。 这里的“吹落白蘋”可能指的是渔民或渔夫在雨前的黄昏时刻离去,留下一片云和风作为他们旅程的伴随。
  • 衣角晚凉风袅袅。高云一片疏钟:描写了随着夜幕降临,微风吹拂,衣角带着凉意,远处传来寺庙中传来的疏钟声,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
  1. 词义解析
  • “八尺溪桥”:形容桥梁宽阔,足以让行人通过,同时也暗示了桥下溪流的宽广和清澈。
  • “市角梢头,半掩青苔院”:描述了一座小院隐藏在市集一角,周围被青苔环绕,给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感觉。
  • “吹落白蘋人去远”:这里的“白蘋”可能是指芦苇,象征着渔夫们随着风雨的来临而离去。
  • “云尾风头,送雨前村满”:描绘了天空与地面的互动,云彩的尾部拖曳着风,风带动着雨点,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和乡村的丰收。
  1. 文化背景与象征意义
  • 自然与人的关系:通过描绘村落、溪流、植物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 人生的感慨: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诗人可能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 艺术手法: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青苔院”、“白蘋”、“云尾风头”,这些词汇和画面的组合增强了文本的美感和深度。

《蝶恋花·过村西大士庵(壬午)》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历史的见证,它让人们得以窥见古代中国乡村的生活面貌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诗歌本身的美学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