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 其一

旧日重阳节,唯寻面米春。
忽经时到眼,但觉老随人。
白发虽多难,黄华不厌贫。
登高本无意,踪迹愧红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九·其一》是近现代文学家郑孝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郑孝胥:字孝胥,号海藏,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 郑孝胥的诗歌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发展、个人抒情与哲理思考等。其中,《重九·其一》就是其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 作品原文及注释
  • 原文:《重九·其一》原文为:“旧日重阳节,唯寻面米春。忽经时到眼,但觉老随人。白发虽多难,黄华不厌贫。登高本无意,踪迹愧红尘。”。
  • 注释:注释部分提供了对每一句的具体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内涵和背景。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和人生沧桑的感慨。通过对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个人经历的回顾,诗人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哲学。
  • 艺术手法:郑孝胥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等,使得整首诗不仅情感丰富,而且意境深远。
  1. 写作背景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近现代,具体时间不详。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成为当时社会的焦点。
  • 文化环境: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文人开始探索和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文化环境下,郑孝胥的诗歌创作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点。
  1.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 元净《重九 其一》:宋代诗人元净的《重九 其一》同样以“重阳”为主题,但其风格和表达的内容与郑孝胥有所不同。元净的诗歌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而郑孝胥则更多地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出发,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艺术特色: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重阳节的,但在艺术风格和主题处理上存在明显差异。郑孝胥的《重九·其一》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人生的思考,而元净的诗歌则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哲理的探索。

《重九·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郑孝胥对生命、时间和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