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女徒自伤,化作青青石。
云鬟懒不梳,长向江边立。
采桑化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桑化石》是明代诗人孔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在文学的宝库中,有许多璀璨的宝石等待人们去发掘。其中,《采桑化石》这首短小精悍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情趣。
孔镛(1425年—1503年)是明代苏州府长洲人,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官至高州知府。他的政治生涯中不乏辉煌与坎坷,但在诗歌创作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采桑化石》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孔镛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采桑化石》的内容描绘了一个采桑女的形象,她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感到悲伤,最终化作了一块青色的石头。诗中的“桑女徒自伤”和“云鬟懒不梳”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貌特征。这种将人物内心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采桑化石》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中的“化作青青石”,不仅仅是对一个采桑女的悼念,更是一种超越生死、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的体现。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深远影响。
《采桑化石》不仅是明代文人孔镛的一首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精湛的艺术形式和深沉的思想内容,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热爱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无疑能够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