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雁荡

山深断车马,鸡犬亦萧疏。
涧道散苍莽,峰峦翔紫虚。
扳援绝鸟道,宛转得僧庐。
不觉凌绝顶,身寒云满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雁荡山》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与向往。李光,字泰发,号转物居士,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入雁荡山》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光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中“名山今属分符客,不羡凌空振锡飞”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的归属与态度,意味着即使身处官场,也能保持一颗归隐之心,并不羡慕那些高蹈于世的浮云游子。这种超脱的态度在古代文人心中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也是他们能够保持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重要方式。

诗中的“兴国年间路始开,前朝碑墨半苍苔”描绘了雁荡山的历史风貌,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这两句既展现了雁荡山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此山曾共秋风约,说与山猿不用猜”则是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的表达。这里的“秋风”可能象征着季节更替或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怀,而“说与山猿不用猜”则表明了一种与自然万物沟通、理解其无言的语言的方式。

《入雁荡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它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