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中隐堂

古径无车马,闲门带茑萝。
秋风吹宿雨,日暮盻庭柯。
世味逢僧尽,新凉入寺多。
居山未有计,此地数来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承天寺中隐堂》是明代文人文徵明创作的一首诗,其内容如下:

  1. 作者介绍
  • 文徵明(1470—1559年),字征明,号停云、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而著称,尤其在绘画和书法上有着极高的成就。
  1. 诗歌原文
    古径无车马,閒门带茑萝。
    秋风吹宿雨,日暮眄庭柯。
    世味逢僧尽,新凉入寺多。
    居山未有计,此地数来过。

  2. 诗歌赏析

  • 古径无车马,闲门带茑萝:描绘了寺庙周围宁静的景象,古旧的小路没有车辆经过,只有茑萝植物点缀其间。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
  • 秋风吹宿雨,日暮眄庭柯:通过秋天的风雨和夕阳下的庭院景象,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世味逢僧尽,新凉入寺多:反映了僧人生活的清静和寺院中的凉爽气候。这里的“世味”可能指的是世俗的纷扰和繁华,而“僧尽”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 居山未有计,此地数来过:表达了诗人虽然隐居山林,但心中仍有所牵挂,不时会回到这个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的纠结。

《承天寺中隐堂》是明代文徵明的一首描绘寺庙景色和个人心境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