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航海欲何为,天厌中原遂不支。
满地江湖无死所,际天风浪有平时。
仓皇一念聊臣分,寂寞中流赖史知。
回首又看强敌灭,寒潮自绕大忠祠。
厓山大忠祠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厓山大忠祠 其三》是明代诗人文徵明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诗歌原文:
频年航海欲何为,天厌中原遂不支。
满地江湖无死所,际天风浪有平时。
仓皇一念聊臣分,寂寞中流赖史知。
[注]: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频年航海欲何为,天厌中原遂不支。
满地江湖无死所,际天风浪有平时。
仓皇一念聊臣分,寂寞中流赖史知。
- 诗歌鉴赏:
主题与情感:《厓山大忠祠 其三》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频年航海欲何为,天厌中原遂不支”透露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叹。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方面,这首诗运用了典型的古体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深沉而不失激昂。例如,“满地江湖无死所”一句,既展现了作者对亡国士人的同情,也表达了自己身处乱世中的无奈与挣扎。
- 历史背景:
作者生平:文徵明(1470年1月6日-1559年1月4日),初名璧,字徵仲,号停云,又号衡山居士、长洲人士,以字行,苏州府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唐伯虎的弟子,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亦称“吴门四家”。
时代背景: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文徵明的生活也充满了坎坷。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其中不乏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佳作,如《静夜思》、《桃花庵歌》等。
文徵明的《厓山大忠祠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更是一篇充满历史感的作品。通过对其原文的学习和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及其在历史与文化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