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趋朝求召见,天子传宣御水殿。
将军廷辨声怒嗔,百官拱手颜色变。
中使促对上龙舟,有事面奏香案头。
舟中天子东面坐,将军俯伏汗交流。
汗流浃背猛气沮,诏谓将军从容语。
垆烟移近再三陈,但闻誓死报明主!
叩头再拜出君门,忆起胸中未尽言。
天威咫尺说不得,始信君王是至尊。
郧将军入对歌(庚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郧将军入对歌》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钱澄之创作的一首诗,该作品展现了明朝灭亡时期,一位将军在朝廷中的经历和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背景信息:
- 作者介绍:
- 钱澄之(约1602-1693年),字饮光,一字秉镫,号田间老人,又号蕉轩,安徽桐城人。他是明清之际的杰出文学家、易学家。他的诗作以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而著称,其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展现出较高的水平。
诗歌原文:《郧将军入对歌》是一首描写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时期,一位忠诚的将军因忠心报国而被征召入朝,与皇帝进行对话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这位将军在宫廷中的经历及其内心的挣扎和决绝。
诗歌主题: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忠诚与背叛的主题,通过将军的遭遇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诗中的“将军”形象代表了那些忠于国家的士大夫,他们在面对国家危机时,愿意为国家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历史背景:钱澄之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郧将军入对歌》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这首诗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资料。
钱澄之的《郧将军入对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