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会有尽,行止非自由。
止亦不可趣,行亦不可留。
如何柴桑叟,汲汲为此忧。
终年痛饮酒,冀以忘其愁。
吾身听物化,化及事则休。
当其未化时,焉能弃所谋。
有子亦须教,有田亦望收。
天心与人事,何息不周流。
我不离世间,而愿与天游。
焉能外亲戚,视之同聚沤。
乃知黄老书,不如孔与周。
田园杂诗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田园杂诗·其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钱澄之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从内容角度来看,《田园杂诗·其六》通过描绘江南乡村的蚕忌期间的景象,展现了江南乡村的独特风情。蚕忌期间,村民们闭门不出,远离喧嚣,体现了农民对农事活动的高度重视。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秩序,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田园杂诗·其六》采用了朴素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田间地头,感受到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从历史背景上来看,钱澄之作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其创作活动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因此,阅读《田园杂诗·其六》不仅是欣赏诗歌本身,更是了解那个时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途径。
《田园杂诗·其六》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这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和探讨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