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会有尽,行止非自由。
止亦不可趣,行亦不可留。
如何柴桑叟,汲汲为此忧。
终年痛饮酒,冀以忘其愁。
吾身听物化,化及事则休。
当其未化时,焉能弃所谋。
有子亦须教,有田亦望收。
天心与人事,何息不周流。
我不离世间,而愿与天游。
焉能外亲戚,视之同聚沤。
乃知黄老书,不如孔与周。

人生终有尽,行止不自由。

止亦非所趋,行亦难留驻。

如何似柴桑翁,汲汲忧生计?

终日醉于酒,冀以忘其愁。

身虽听物化,化及事即休。

当其未化时,焉能弃所谋?

有子须教育,有田望收获。

天心与人事,何息不周流?

吾愿不离世间,而愿游与天齐。

焉能离亲疏,视之如浮沤。

黄老之言,不如孔与周。

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

  1. 人生会有尽:表达了人生的有限性,指出生命的终结是不可避免的。

  2. 行止非自由:暗示人的行止受到外在条件或社会规范的限制,而非完全自主。

  3. 止亦不可趣,行亦不可留:强调无论停止还是继续行动,都不可能达到真正的自由或满足。

  4. 柴桑叟汲汲为此忧:以柴桑老者为例,展示了人们因忧虑未来而烦恼的心态。

  5. 终年痛饮酒,冀以忘其愁:表达了通过饮酒来忘却忧愁的生活态度。

  6. 吾身听物化,化及事则休: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接受,认为当生命结束时,一切也随之结束。

  7. 当其未化时,焉能弃所谋:在生命未结束前,不应放弃所有计划和努力,因为一旦离开,一切都将失去。

  8. 有子亦须教,有田亦望收:强调教育和生产的重要性,无论是子女的教育还是农田的经营。

  9. 天心与人事,何息不周流:比喻天道和人事相互影响,没有哪个是孤立存在的。

  10. 我不离世间,而愿与天游: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宁愿脱离世界而追求与自然的合一。

  11. 焉能外亲戚,视之同聚沤:批评了那些将亲人关系看得过于物质的看法,认为亲情应该超越物质利益。

  12. 乃知黄老书,不如孔与周:通过对《黄老书》的评价,表明儒家思想更为优越,因为它更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此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思考,提醒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