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燕京亡,诸王已陷贼。
挟之左右随,贼去无消息。
如何妄小儿,憔悴来河北。
云是旧东宫,脱身今返国!
宫监无敢认,讲官不相识。
后云王之明,拷讯已吐实。
党人为主使,大狱事罗织!
国亡天子走,群小拥登极。
与上同被擒,并侍贤王侧。
贤王偕北还,真伪竟谁测!

【注释】

  1. 假:假借、冒充。
  2. 昔闻:从前听说。
  3. 燕京:指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
  4. 诸王:指元朝的宗室成员。
  5. 陷贼:被元军俘虏。
  6. 挟之左右随:指元兵俘去皇帝后,将太子也一并带走。
  7. 无消息:没有消息。
  8. 妄小儿:胡乱的小孩。
  9. 憔悴:形容人瘦损而面色枯槁。
  10. 云是旧东宫:意思是说这是旧时的东宫。
  11. 脱身:逃出或摆脱困境。
  12. 今返国:现在返回了国家。
  13. 宫监:宫廷的太监。
  14. 讲官:讲解经书的官员或儒生。
  15. 王之明:指元帝忽必烈。
  16. 拷讯:审讯。
  17. 党人:反对元朝统治的人。
  18. 主使:指元朝统治者。
  19. 大狱事:大规模地审理案件。
  20. 罗织:诬陷和陷害。
  21. 国亡:国家的灭亡。
  22. 天子走:皇帝逃亡。
  23. 群小拥登极:一群小人拥戴某人当了皇帝。
  24. 上同被擒:与皇上一起被捕。
  25. 并侍贤王侧:同时侍奉贤王身边。
  26. 贤王:指蒙古族的可汗忽必烈。
  27. 偕北还:一同返回北方。
  28. 真伪:真假,好坏。
    【赏析】
    这首《虞美人·听歌》写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作者在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时所作。当时,元朝统治阶级对汉族知识分子实行残酷的压制,许多士人遭到迫害,有的被迫剃发为僧,有的被迫自杀,作者因此写下此曲表达自己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昔闻燕京亡,诸王已陷贼。”起笔就写对元朝灭亡的预感。“诸王”指元末农民大起义领袖朱元璋所建立的政权明朝。“已陷贼”表明作者对元朝灭亡的预见。“夹之左右随”,意思是说元朝军队把太子也抓走了。“贼去无消息”,说明太子已经失踪,再也找不到下落了。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对元朝灭亡的预感和对太子失踪的惋惜之情。
    “如何妄小儿,憔悴来河北。”“妄小儿”指太子,“憔悴”是指身体消瘦、面容憔悴。这两句诗人通过描写太子的遭遇,表现出作者对元朝统治的痛恨和对无辜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元朝统治者的愤慨。
    “云是旧东宫,脱身今返国!”这两句诗是说,太子原来住的是东宫,后来逃脱了出来,现在已经回到了国家。“脱身”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太子脱险的喜悦心情。
    “宫监无敢认,讲官不相识。”这两句诗写宫中的太监和讲官都不知道这个曾经受过他们迫害的太子回来了。这反映了元朝统治下社会风气的恶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腐败现象的愤慨。
    “后云王之明,拷讯已吐实。”这两句诗是说后来有人向朝廷报告说太子已经被拷打了审讯,并且已经交代了事情的真相。“拷讯”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拷打审讯的痛恨之情。
    “党人为主使,大狱事罗织!”这两句诗是说,太子是被反对元朝统治的人告密,才被拷打审讯的;元朝统治者为了罗织罪名,制造了许多莫须有的冤案。这反映了元朝统治下社会黑暗面的一面,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黑暗现象的愤慨和谴责。
    “国亡天子走,群小拥登极。”这两句诗是说,国家已经灭亡了,皇帝被迫逃亡;一群小人拥立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当上了皇帝。这反映了元朝灭亡后的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与上同被擒,并侍贤王侧。”“上”指的是忽必烈。“贤王”是忽必烈的尊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和忽必烈一起被捕,并和他一起侍奉在贤王身边。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忽必烈的尊敬之情。
    “贤王偕北还,真伪竟谁测!”这两句诗是说,忽必烈和诗人一道回到北方,究竟谁是真谁是假,谁是谁非,谁也难以分辨清楚。这反映了诗人对元朝统治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