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口号 其三 (丙戌)

伏弩缘堤间炮台,天骄十骑渡河来。
同时水陷埋沙渍,不肯乘危放尔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军口号 其三(丙戌)”是唐代诗人李约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技巧,成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

李约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他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例如:

  • 战争场景:诗中提到“从军行三首·其二”,“甲光向日金鳞开”,通过金鳞的形象,比喻士兵们铠甲上的金光闪耀,象征着军队的威武。
  • 和平景象:而“笑语盈盈暗香去”,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人们欢笑着离去的场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李约在诗中还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如:

  • 通过“九重方厉政,诸老尽归朝”反映了国家政治清明,使众多有德之人得以回归朝廷。
  • “盛事追三代,清风动百僚”则是说国家的繁荣昌盛可以追溯到古代,这种风气也影响了所有官员。

李约的诗歌还体现了他的个人情怀。如:

  • “可笑此公何太惑,读书写字到三更”可能反映了诗人对那些过于沉迷于学问的人的讽刺,以及对辛勤工作后得到认可的喜悦。
  • “也知学得终无用,自肯辛勤比后生”则表现了对努力学习但最终无法被社会所用者的无奈。

李约的诗歌在艺术上也有着极高的成就。如:

  • 在语言的运用上,他的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 在意象的选择上,他善于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 在结构的安排上,他讲究层次分明,使得整首诗既有波澜壮阔的背景,又有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

《从军口号 其三(丙戌)》作为一首充满深意和艺术魅力的佳作,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李约的思想情感,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