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山草堂 其二 (庚寅)

侍郎别业敞江汀,剃草编篱带七星。
醉倚巴童挥露布,时留楚客续骚经。
灯前新鬓军中白,槛外诸峰雨后青。
但设琴尊君自去,柴门松竹不须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别山草堂其二》是明代著名文学家郑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对人生、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诗中“灯前新鬓军中白”通过“新鬓”与“白”的对比,既描绘了战时士兵的辛勤与劳累,也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这种对比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内容上的深刻反映,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别山草堂其二》透露出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醉倚巴童挥露布”,表达了诗人在朋友陪伴下畅饮欢歌的场景,显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而“时留楚客续骚经”则表现了诗人在闲暇之余,与楚地的朋友讨论文学的情景,展现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共鸣。这些描述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气息,也加深了读者对作者内心世界的理解。

从文化背景上看,《别山草堂其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折射出当时社会对于和平、安宁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文化的体现。

了解《别山草堂其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也是很重要的。郑衍生活在明朝末年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思想文化的碰撞给他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自然的看法。这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料。

通过对《别山草堂其二》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不仅在艺术手法上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而且在情感表达和文化意义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首诗是郑衍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他对友情、生活的深切感悟,更是他对于那个动荡时代的记录和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更能从中领悟到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