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椒岭路,短驴疑在梦中行。
兵烽几度门无径,灵雨初通涧有声。
牛屋半楹啼寡姊,蔬盘一夜费贫甥。
老来万事心灰尽,益重人间骨肉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十七年前椒岭路,短驴疑在梦中行。
兵烽几度门无径,灵雨初通涧有声。
牛屋半楹啼寡姊,蔬盘一夜费贫甥。
老来万事心灰尽,益重人间骨肉情。
《暑中走椒岭省方氏姊示诸甥》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一篇散文,作于嘉祐五年(1060年)。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在炎热的夏天行走于岭南地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乡以及亲友的思念之情。
在这篇文章中,苏洵首先描述了自己行走在岭南的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象和感受,如:“南行千里,过岭而西,日已高,风且烈。”接着又详细描绘了途中所见之景:山峦叠嶂、溪水潺潺、绿树成荫、鸟儿飞翔等。这些景象既表现了岭南地区的自然风光之美,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文章还提到了作者此行的目的——探望自己的妹妹方氏及其外甥们。这一行为体现了家人之间的亲情与牵挂。苏洵在文中表达了对妹妹和外甥们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文章还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在描述岭南景色的同时,不忘提及家乡的山水风光,如:“吾乡山水之美,非此间可比。”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
《暑中走椒岭省方氏姊示诸甥》是一篇充满情感色彩的文章,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亲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人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