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哀 其二 (戊子)

七十犹倡义,谁能惜此生!
莫悲赍志殁,原不望功成。
诗咏游仙乐,死传坐化名。
争知尸解去,底用哭真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广哀 其二 (戊子)》是一首明代诗人钱澄之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广哀 其二 (戊子)》创作于明朝末年,反映了那个动乱年代人们的心声和情感。在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而作者钱澄之却依然怀有壮志,渴望为民族和社会作出贡献。
  2.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钱澄之对于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的深刻认识。他通过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以及即使到了晚年仍旧保持崇高理想的情怀。诗中“莫悲赍志殁,原不望功成”这一句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关系的独到见解。
  3. 诗歌结构: 全诗以简洁明快的风格展开,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首句“七十犹倡义,谁能惜此生!”直接点题,表明了作者即使在高龄时依然保持着壮年时期的豪情与壮志。接着的“莫悲赍志殁,原不望功成”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个人得失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成就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和生命的尊严。
  4. 艺术特色: 钱澄之的诗歌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的五言古诗,但在内容和表达上有所创新。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诗咏游仙乐”,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更是作者个人情感和理想的抒发。这种结合古典元素与现代情感的创作手法,使得《广哀 其二 (戊子)》在表现手法上独具一格。

《广哀 其二 (戊子)》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文化、社会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