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君咏 其四 (丁亥)

铮铮杨御史,阉党共推君。
「要典」三朝据,同流一死分。
漫嗟遮锦被,转恨杂鸡群!
可信髯司马,投降最早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京六君咏 其四 (丁亥)”是钱澄之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南京陷落时众多英勇殉难者的哀悼和对其不辱使命、死而犹荣的崇高敬意。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此诗作于明末清初,具体时间为丁亥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明朝末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使得人民生活艰难,国家危机四伏。
  • 事件背景:据史料记载,在丁亥年,即公元1638年,南京城被清朝军队攻破,城中百姓遭受极大的灾难和屠杀。许多忠义之士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英勇牺牲,其中包括杨御史等六位忠诚的官员。
  • 作者立场:钱澄之作为当时的文人,目睹了这一悲剧的发生,深感痛心,因此创作了这首《南京六君咏 其四》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对那些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
  1. 诗歌原文
  • 诗句原文:”铮铮杨御史,阉党共推君。「要典」三朝据,同流一死分。漫嗟遮锦被,转恨杂鸡群!可信髯司马,投降最早闻。”
  •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描述了杨御史的英勇无畏以及他在面对强敌时的坚定立场。诗中还提到了“要典”即重要的文献,表明杨御史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表达了对那些在敌人面前坚守信念,甚至愿意以身殉国的忠诚者的高度赞扬。

《南京六君咏 其四》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更承载着作者对于历史、对于民族精神的深刻反思与崇高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相关推荐